大学生来到乡村:青春、知识与希望的汇聚
提取精油、孵化小鸡、直播卖茶
……
这个暑假
青们有点忙
今年夏天
为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
青年大学生突击队迅速集结
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了破解现实难题
他们走出校园
主动奔赴乡野田间,深入基层一线
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县域发展中如何贡献力量?
快一起来看看吧
一田三收
实现降本增效
暑假期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省级示范队、华南农业大学三下乡队伍“金穗麦浪”团队前往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柳城镇等多个镇区开展社会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金穗麦浪”团队合照
团队成员在近两年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河源市东源县、龙川县多个镇域实地考察。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团队在河源指导并推广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稻—稻—麦”种植模式,实现一年可收获早稻、晚稻、小麦三茬粮食,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团队成员参与田间劳作
据悉,早在2022年初,“金穗麦浪”种子队就在东源县开展助农活动。当地积极推广“稻—稻—麦”种子模式成效显著,借助该新模式,生产年收益从3000元/亩提高到5000元/亩,增幅高达67%。此外,团队聚焦当地特色,打造了“义合人家”直播平台,注册“义小蝶”品牌,推出“七彩义合”系列农特产品。
特产出村
直播带货拓宽渠道
“我们这款茶不仅包装精美,而且很香……”在梅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场直播带茶正在进行中,主播还演示了如何冲泡茶叶。手机屏幕上,不时弹出点赞、评论,更有人询问怎么购买。而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还有人打光、拍照、整理茶叶,宛如一支专业团队。事实上,他们都是广东财经大学茶言巧语项目团队成员,致力于推广梅州茶叶,助力乡村振兴。
早在今年4月,接到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招募通知时,何淑君和同学们就瞄准了直播带货赛道,决心让梅州的茶叶“走出去”。“梅州有很多好东西,只是大家不了解。客家人每天都是从喝茶开始,茶叶销售有着广泛的市场。”何淑君说。
过程中,何淑君明显感受到各方给予的支持,因此项目推进十分顺利。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对接平台上,他们可以跟需求方一对一联系,同时当地团委全程跟进,协助解决难题,包括直播设备、场地等。去年,何淑君也参与过暑期实践项目,“当时一切只能靠自己,现在更有底气了。”
作为企业方,梅州市小密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一场直播并不能马上带来收益,但持续地做下去,量变会带来质变。“未来甚至可以影响梅州以外的区域。”其间,她与项目团队从零开始沟通,逐步推动直播落地。她特别欣赏同学们踏实负责的态度,也感受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力,“乡村需要这样的青年人才”。
探寻云澳
振兴乡村
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探海拾茶”“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开展服务,其中包括社会调研、群众访谈、特色义教等多样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团队成员初步了解云澳发展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随后,该团队前往云澳镇澳前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访谈调研,了解当地基层党建情况、乡村振兴的实施现状。团队还前往参观南澳海防史博物馆,跟随着先辈的红色足迹,深入了解当地海防建设进程和发展历史。
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当地逐渐转变采用专业养殖、直播推广等现代科技,助力南澳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对此,探海拾茶实践队成员发挥所长并结合产品实际,设计出具有南澳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图,并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互联网直播带货,加大宣传力度,助力云澳的乡村产业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校地融合
助推红色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双创助农·筑梦青春”实践团队以“学知、践行”的方式,依托当地资源,致力于开展校地融合助推红色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公益性项目。围绕“三农”工作重心,义务提供助农直播、短视频创作与剪辑、海报制作等服务内容,初步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推动农副产品交易,增加农民收入。
实践团的大学生走进派潭镇樟洞坑村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实践服务活动,致力助推本土荔枝销上“高速”,直播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呼应,有效地提高樟洞坑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走进派潭镇东洞村开展基层调研并进行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大学生主播向观众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着产品独特的口感、风味,整场直播观众们互动热情高涨,直播间人气沸腾。前往派潭镇七境村森有林溪牛牯嶂营地协助开业及提供现场直播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实践队主播们线上为观众们实时带来营地的精彩情况,同学们用青春之声讲好增城最高峰脚下的“森有林溪”牛牯嶂营地的故事,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前往派潭镇大榕树竹编盖仔粉店,了解、学习非遗美食制作过程,从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同学们化身为舌尖上的美食“代言人”,通过直播的方式,将传统饮食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给广大的观众。
“双创助农·筑梦青春”实践团队通过微信视频号发布短视频13个,总观看量超20000+,通过镜头讲好增城故事,有效地扩大了活动的传播力。通过微信视频号开展6场直播,每场直播时长约90分钟,总观看人数6000+,累计点赞达20万余次,充分展现了乡村新“媒人”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双创助农·筑梦青春”实践团实践记录
变废为宝
量身打造致富方案
来到梅县区白渡镇,映入眼帘的是遍布道路两旁的柚子树。种满柚子的山坡旁,有一座铁皮搭成的简易厂房,这就是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柚”提兴农项目的工作地点。
白渡镇盛产金柚,统计数据显示,全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但是,并非所有柚子都可以上市售卖,每年有大量残次果被废弃。当地种植户王兴贵种了80亩柚子树,“基本有两成小果丢掉,卖不出去。”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影响环境卫生。
瞄准产业痛点,“柚”提兴农团队前期考察调研,进一步摸查掌握果园的实际情况。针对种植户的需求,他们萌生了从废弃果中提取精油的想法,因为精油用途广泛,包括化妆品、药品、食品等等。具体分为三步:便捷无损压榨提取、高效低耗超声提取、安全无毒水蒸气提取。
根据这个思路,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在厂房设计安装了一套简易设备,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把柚子皮削下来切成小块,放到果汁机里磨成细小颗粒,接着用超声机器瞬间把细胞打碎,最后通过蒸馏获得精油。“一天就能学会。”种植户黄建军现在可以自己上手操作,还吸引了周边种植户慕名前来参观。
摘柚子、剥皮、提取、记录数据,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有些情况在实验室不会遇到,必须随机应变。”团队成员李瑶旖记得,刚开始就遭遇了缺水考验,提取时温度太低也让他们很苦恼。她和同学们顶着高温,一边调试设备,一边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因为村民资金有限,不能增加他们额外的负担。”
团队成员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每斤小果售价不到4毛钱,100斤最多卖40块;而精油市场价可达200元/斤,100斤小果能提取4斤精油,一下收益就翻了20倍。可观的前景让当地村民充满期待。以前看着柚子一批批地废弃,他们也很无奈。现在,大学生带来了解决方案,让村民有了新的盼头。“他们发明,我们赚钱,互利共赢。”
深耕朱村挖资源
以创意设计助力发展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实践团队针对朱村发展需求,以设计服务朱村丝苗米产业、以设计服务朱村农文旅发展、以设计服务朱村田园升级,从新包装,新景观,新文创,新营销四个方面,一体化推进印象·新朱村整体形象升级。
期间,他们深入朱村街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走访丹邱村、龙新村、龙岗村等村庄,全方位调研朱村街自然、人文条件;立足朱村人文、自然资源,将三维扫描技术、3D打印技术、激光精雕微雕技术、数字设计技术、传统技艺、科技材料、环保材料等应用于创意设计中,从穿、戴、住、行、用等时尚领域为朱村名片注入“智能、健康、绿色”标签。产出设计方案52套,其中优秀设计方案和作品36套,10套设计成果直接落地投产。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实践团创意作品展示
奔赴汕尾红海湾
助力“蓝色经济”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 IP 追梦实践团队前往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解决当地红色资源运用不活、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海洋产品推广不畅等问题,为当地“蓝色经济”的发展增添青春力量。
团队通过走访调研与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了解当地红色革命故事,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整理出数十个当地红色故事,借助戏剧向当地孩子讲述红色故事,并形成短视频等物化成果助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走访红海湾地区各大旅游景点,挖掘景点背后的故事,开设了《小十九与海》短视频栏目,目前此栏目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各大平台同步发布,累计观看人次超10万。团队还与当地网红、村民、电商企业、政府合作进行景点宣传直播,力促当地旅游名片打造,推动当地海洋旅游故事化发展。
团队成员正在拍摄短视频素材
团队在走访入户中了解到,当地的海产品、农特产品知名度较低,销售渠道传统,销售不佳的情况。鉴于此,团队成员精心准备筹划了三场助农直播,大力宣传当地海产品和农特产品,拓宽产品销路,累计点赞量超20万,观看人次数万人。
团队助农直播现场
乡村需要青年人才
青年也需要在乡村历练
乡村振兴事业在呼唤更多的青年人才
南粤学子运用所学知识
积极下乡助农
在广阔的田间地头上
唱响了一支又一支的青春之歌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广东学联、广州增城发布、羊城派、创青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近期热文回顾
近期热文回顾
点亮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点亮